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
昨日,携着“全球能效管理专家”头衔的施耐德电气在广州启动了2010年解决方案峰会。对于这家老牌跨国电气巨头来说,亚太区已占其158亿元销售额的两成以上,而每三年业绩翻一倍的中国更是其最具潜力的市场——此次施耐德最新推出的能效管理体系,就直接瞄准了在中国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智能电网概念。在峰会上,去年9月才上任的施耐德中国区首位本土总裁朱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节能有利可图
由重工业巨头变身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瞄准的就是能源问题背后的巨大市场需求。目前中国的能源建设尤其是电力建设依然是只重发电、输电,而忽视配电系统,相比国际上输配电1:3的投资比例,中国仍远远落后。因此,中国以配电系统为主的节能建设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全球工业、建筑等耗费超过70%能源、资源。对于中国的传统企业来说,仅用电一项就可以至少再节约20%至25%。”朱海认为,对企业来说,节能并非只是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而是真的有利可图,“从我们的统计来看,在节能上的投资回报年限已经由过去的五六年下降至目前的三年左右,很多私募基金已经进入这一领域,可见其吸引力。”
智能电网竞争升级
有统计显示,中国传统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将带动一个万亿元级的产业兴起,目前包括国家电网在内的央企巨头都在尝试智能电网建设。
“在中国,智能电网概念已经被市场接受了,而且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与支持,未来十年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虽然朱海认为中国本土企业技术上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其也表示,施耐德目前在电力控制、关键电力、节能增效、工业自动化、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上都位于世界前三的位置。不过,他也坦言,国际上主流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中国依然存在阻碍,也是其开拓中国市场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国还缺乏规定界定节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现在很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都是地方政府支持的,区域性比较明显,而跨国公司不可能在中国各个地方都设立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