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空中能源通道”步伐亟待加快

亮报 中字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笔者以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空中能源通道”建设。

  所谓“空中能源通道”是指输电线路,又被称为继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之后的“第六种运输方式”。具体言之,是指运用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构建智能电网,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不合理的矛盾。具体说就是能源配置方式以输煤为主,电力发展方式以就地平衡为主,这种发展方式要求从西部、北部煤炭基地向东、中部负荷中心大规模、长距离输煤,既导致铁路、公路运力持续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又造成电煤价格大幅攀升、难以调控,不安全、不可靠、不经济,也不可持续。

  近年来,顺应全球低碳产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优化发展煤电;另一方面,加快水电开发和核电建设,并全力推进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十一五”期间,水电总装机增加到2.13亿千瓦,增长82%;风电装机达到4182.7万千瓦,连续五年实现翻番,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

  然而,我国能源资源领域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比如,煤电运紧张之矛盾依然反复出现,西南部水电开发依旧步履蹒跚,西部和北部大型风电基地的弃风现象愈演愈烈……笔者分析以为,除了价格、环保等方面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共性的原因,就是“空中能源通道”即电网的建设步伐没有跟上,特别是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严重滞后。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经济的格局并未改变也难以改变。比如,国家规划建设的15个大型煤电基地、13个大型水电基地、8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和若干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与东、中部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800~3000公里。

  笔者欣喜地注意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并明确要求“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显然,国家已开始从战略层面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步伐,这对于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