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弘宇估计,按照“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建设投资2860亿元计算,将累计带动社会总产出增加1.14万亿元,并提供94.3万个就业岗位。
为此,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快了各自区域内智能电网规划步伐,智能电网建设热潮涌动。
去年5月,上海市先行发布《上海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锁定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电子应用及核心器件,智能变电站系统及智能设备,电力储能,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高温超导等5个重点发展方向,其总体目标是在国内率先建成智能电网三大基地,即智能电网功能示范应用基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基地、电网核心设备产业基地,力争到2012年培育3-5家智能电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左右。
江苏省发布《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明确了坚持以智能电网建设带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以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思路,并提出2012年、2015年智能电网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500亿元、3000亿元的目标。
另外,浙江省温州市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国际电气城”,产值达千亿元。河南省平顶山市也公布了建设“中原电气城”的蓝图。智能电网全面建设万事俱备。
“这表明智能电网的建设得到了社会认可,智能电网全面建设是大势所趋。”采访中,专家们不约而同地表示。
特高压输电是理想选择
“过度依赖输煤,输电比重太低,这非常不利于应对极端灾害,也会带来如煤电运矛盾加剧、电力供应紧张等问题。”针对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煤炭运输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表示,“我国能源发展必须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的道路,特高压输电是适应大煤电、大水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约化发展的技术方向。”
“我国的一次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均衡问题由来已久。”据专家介绍,国内煤炭、水能两大能源支柱以及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陆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能源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负荷中心与大型能源基地大多相距1000公里以上,并且中间缺乏电源支撑,较难实现500千伏交流接力送电。
“因此,特高压输电是理想的选择。”该专家表示,我国的智能电网应该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实现电力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为此,2011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颁布,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特高压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受端,以西北、东北电网为送端的三大同步电网,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
不过,上述专家也指出,电网服务水平是决定我国新能源装机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既能改善电网环境助力新能源发展,又能改善用户感受让民众得到实惠,但发展过程中仍须不断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同时注重分布合理以及可升级、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