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装备“称雄”亚非拉市场

  记者:还请您再举几个例子。

  姚金龙:除了500千伏的高新技术产品先后进入美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外,特变电工还承担了印度首条765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近50%高端产品研制的任务,并投资1亿美元在印度建设了中国首个特高压产品研制基地,实现了过剩产能的海外释放。

  在中国募集到了资金后,卧龙电气在香港设立了公司,并购了欧洲第三大电机生产商ATB集团,之后在欧洲五个国家建立了工厂,从业人员达到3500人。这是我国电动机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海外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

  作为国内厂用防爆电器行业的排头兵,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伊朗建立了工厂,并在沙特建立了自动化生产线,最近还计划在巴西建新厂。防爆电器行业在下游低迷、内需不足的形势下,纷纷在国外投资建厂,这样不仅拓宽了市场,取得了订单,而且转移了部分国内过剩产能,一举两得。

  竞相压价企业海外行为待规范

  记者:在电力装备“走出去”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姚金龙:我国相关企业还面临不少问题,许多行为也亟待规范。竞相压价可谓首当其冲。由于国内的电力项目减少,导致中国大量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电力设计院、电建公司和贸易公司在海外寻找项目时,竞争日益激烈,相互压价的情况经常发生。

  目前很多国家的电力项目都需要融资,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司无法利用带资的优势向业主争取更多的利益。这也需要政府出面对执行融资条件进行统筹规划。与此同时,尽管当前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和电力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设计、制造和土建施工标准却得不到认可。此外,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外交签证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技术工人的签证办理还十分困难,而这往往在关键时期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在海外项目施工的工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记者:对于以上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姚金龙:第一,增大中国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两优”贷款)的额度,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电力成套项目领域欧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长期处于标准控制的垄断优势,要想突围实现中国先进电力标准的出口,必须依托中国资本的输出。为此建议扩大两优贷款额度。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建议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适度降低门槛,提前发放适应转型升级的一级、特级资质装备制造业企业,以便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培育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