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一场“电荒”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随着南方旱灾加重,水电供能不足,受困于“煤电倒挂”的火电企业也期盼着煤电市场机制的形成。不过在复旦大学能源经济战略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看来,目前的电荒并不是一个大范围和长时间困扰我们的现象,而解决电荒的根本方法在于要建立联通全国、调度自如的电网。
电荒是个“筐”
理财一周报:您怎么看待目前的电荒现象?
吴力波:实际上,现在对外界公布的信息与电力企业和一些机构掌握的信息并不完全对称。目前出现电荒的是河北、成都等中部的工业区,因为沿海地区的高耗能产业不断向内地转移,自然会产生一定的用电负荷。因此一两年内用电负担较重的地区不在东部,而是中部,局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或者升级的速度超过了政府的预期和规划,自然而然会出现结构性电力送配不足的情况。
我认为目前在主要地区并没有出现长时间、大规模电荒的现象,而且从电网供电的角度来看,也没有这方面的迹象。现在比较认可的是一些研究机构预计在未来的高峰用电时段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电荒。
所以我们需要考虑一下究竟什么是电荒,现在许多媒体都喜欢制造一个名词,然后把许多的内容就往里面套,大多数对电荒的讨论,往往包含了我们的一些担忧,它们主要是针对目前比较缓慢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首先,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大用户用电直购推进缓慢;其次,智能电网建设推进也不够;另外前段时间南方出现大面积旱灾,水力发电的缺口比较大。
和煤电联动关联度不大
理财一周报:那么火电企业“煤电倒挂”的现象在此次电荒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不是体现了我们能源体制市场化进程不足?
吴力波:在日本福岛核危机之后,大家都预计日本核电的缺口会由煤电来补,因此推测煤电价格会上涨。而实际上,澳煤价格却在这几个月出现下跌,因为核危机之后日本国内能源需求也出现了下滑。不过这却成为煤炭商炒作价格上涨的借口。
同时,对于火电企业而言,一看到煤炭上涨,甚至价格还没有实际上涨,只要显露了上涨的苗头,就会跟着一起为自己争取利益,认为当下没有实行彻底的煤电联动市场化机制让火电企业吃了亏。因此我认为这一次所谓的电荒和煤电联动的关联度不大,发电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敦促该机制的形成。
反过来看,火电企业并不是无可指摘,其并没有出现完全亏损的情况,并且在节能减排上不同厂的差距也非常大。比如应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企业效率就要提高很多。当然,技术上每千瓦时煤耗降不下来也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十一五”期间搞节能减排,有一些火电企业已经预知了自己的减排额度,而自身单位发电量煤耗可以向下调整的空间不大,为了让以后自己的日子好过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去改造自己的发电技术以应付将来的减排指标。
所以,我认为,电荒是一种市场的超调现象,这反映了我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对消息的响应不够健康。一些小的风吹草动会引起整个市场“风声鹤唳”般的骚动和市场价格很大的波动,前段时间的油荒之类也是类似的情况。本质上,这是市场参与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