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机容量没有不足
理财一周报:有些人从装机容量不足的角度认为电荒是我国电力建设不够导致的,您怎么看?
吴力波:说到装机容量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并不缺乏。全国发电机组年运行时间不到5000小时,如果所有机组都保持正常运行状态,那么根本不会有电力缺口的存在。如果硬要说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装机容量不足的问题,我认为在高峰时段确实会出现短时间的电力缺口,这就需要我们把西部的电力运送到东部,让西部地区的装机容量发挥作用,目前在西部地区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窝电现象。
而且即使是装机容量,也不一定能完全有效转化成电能,它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首先,某些地区的峰谷差极大,为了满足高峰时期的用电需求,不得不建设一些大型机组,准备大量的调峰机组来顶住高峰需求。而用电低谷时期用电量又大量减少,这就对装机容量产生了一定的浪费。我了解到某些地区的机组不要说年运行时间5000小时,连3000小时也不到。
而在另一些地区,问题表现为高峰时电买不到,低谷时发出的电又卖不出去。这就需要在建设时就要对电网进行一定的规划,同时我们的电网要加强“调电”的管理能力。如果想要实现全网调电的能力,首先在技术上是个考验——需要坚强的智能电网中智能技术的配合,其次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最后其实可以有一些预警性的措施防止这一情况。比如有一些企业并不是非得24小时连轴转,保持高用电量,那么电力部门应该安排这些企业轮流运作,不要集中用电,否则又要回到为了保证居民用电而拉闸的老路上。
其次,中国的煤炭集中在西部,运输是一个难题。去年京藏公路上的大堵车确实非常可怕,引起拥堵的主要都是运煤的大货车。而实际上煤炭外送的通道就这么几条,如果想大规模扩容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的煤炭运输本质上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试想京藏公路上的卡车都是以昂贵高级能源柴油为燃料,运送的却是较廉价低级的能源煤炭。所以这就必须有一个大型的电网来沟通东西,需要“坚强”的智能电网将电能运送出来以防止窝电,这其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采取什么样的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不能让这个问题继续存在。
特高压的关键在于市场机制
理财一周报:现在关于特高压技术存在比较大的争论,您认为特高压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是一定要上?这是解决电荒的有效方法吗?
吴力波:现在所谓的关于特高压电网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应该是直流还是交流上面,而不是该不该搞这个东西。当然,垄断性质的国企国家电网公司肯定是想大力推进的,但是电力这样的能源先天就有一个网状的结构在里头,和石油、煤炭这样分散式的能源不同,容易产生垄断的情况,这一点和天然气比较相似。所以我不认为电力改革要把争论的焦点放在垄断还是不垄断上面,即使是民营企业来搞,到最后一样是一家独大。这样一来,我们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就毫无争议了。